谢邀!谈谈个人一点浅见。若有不对,不吝指正。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整首诗的大意是说,我(即陶渊明)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住下,却没有受到喧嚣的干扰。问我是如何做到的,我说,心志高远自然会觉得居住地是偏僻的。我在东篱采菊,可以看见南山,每天夕阳西下,山中的气象非常好,飞翔的鸟儿都相伴归巢了。这里面蕴含的真理啊,我想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虽身处闹市,却心境致远,过着托寄山水的生活。远离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是挺好吗?
如果说有逻辑模糊(不是错误),那么就是这句”问君何能尔“和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君“有几个含义。①指的是君王。 ②指的是统治。③古代的一种封号,尊称。④对对方的尊称。 ⑤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⑥可用作人名,如张君,刘君等。 在这首诗里,我们排除①、②、③、⑤、⑥,剩下就是④,但如果是对对方的尊称,那么这个君就是读诗或被询问的人了。而这首诗里,被问的人自然只能是诗人本人,那么就是诗人自问自答了。但最后两句似乎怪怪的,似乎有,知道又不知道”真意”的意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e89.com/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