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古时的酒,大多都是用粮食煮烂后加上酒母酿造 而成,酒的醇厚程度因酿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我国酒类繁多,有着浓郁地方风味 的名酒也不少。这些名酒多是由民问酿造而成,由于技术独特,酒味醇香,一代一 代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佳品。
如山西的汾酒、贵州的茅台,这些名酒都是来源于 民间。我国各民族,大都饮酒,除某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严格禁止饮酒外,对于 酒类的引用,许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与习惯。如傣族人视饮酒为生活
中的一大乐事。有喜庆的事,必饮酒伴以歌舞。大醉而尽兴。
平时,每餐饭也饮一 两杯酒,由于乐饮,因此,傣族人也善酿酒。街市上也多见的是卖酒的樽酝,由于善 酿善饮,故酒量比外族人要大的多。傈傈人也很喜欢饮酒。有时兴来饮酒数日不 散,实乃一大趣事。饮双人是傈傈人待客的一种最髙礼节。就是在重要的场合,主 人捧出一碗酒,客人也用手同主人同时捧起,一起喝下,以示真诚和友谊。
布依人 无论男女,也都喜欢喝酒,也喜欢以酒待客。来客必先得到一大碗自制的米酒,他 们还喜欢在酒席上唱“酒歌”,边唱边歌,自有风趣。哈萨克人则喜欢喝马奶酒,男 女老幼,天天必喝,成了饮食重要组成部分。马奶酒是由马奶经酿制发酵而成,既 不甜,也不辣,有酸味。
但酒味并不淡,一般哈萨克人是边饮边谈,一次猛喝,也容 易醉人。而彝族人爱酒也自成风格。葬族人常常是有酒便是宴,饮酒不分有无菜 肴,不分地点、场合,生人、熟人,席地而坐,轮流喝酒。这就是有名的“转转酒”。 每逢年过节,还要把自家的一坛酒抱到大门口,坛口插上几根竹枝’,麦杆,让过往 的行人吸吮自家的美酒。
羌族人饮酒也有特点,喜欢饮“咂酒”。就是酿制后的酒 掺上一些凉水,用吸管来饮,吸完后再添水,直到酒味淡,然后把酒渣吃掉。这些酒 都是由青稞、大麦煮熟后酿制的,因此,既有酒性,又有营养。对身体有益。除此以 外,饮酒风俗还很多,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饮酒习俗。
喝酒,是中华民族一大嗜好。喝酒有许多礼节、习俗。就说斟酒吧,人们在为 客人斟酒的同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可不能理解为满得溢出来,而是指满 杯中的八成就行了。还有一种“叩指礼”,就是主人在给客人斟酒时,客人要把拇 指、食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表示感谢主人的斟酒。
席上喝酒讲究 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 口气喝下去,还要倒过来让旁人看自己杯 干。在山区,这一礼俗很严格。碰杯后不干杯,要再罚酒的,也表示对朋友不够仗 义。在酒席上,还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无三不成礼”,意思是喝酒一个高潮,必 须是在三杯以上,所谓“酒过彐巡”也是这个意思。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个 习惯,就是当主人敬酒时,客人要恭敬的用手指沾杯中酒向天空或前后左右弹三 次,以示敬重。在祭天地、祭鬼神时,沾酒弹三次就更普遍了。喝酒不仅是饮食的 一部分,也是与许多日常生活事项紧密相关的象征部分。增加气氛、增进主客人的 感情,加重一些礼仪的份量等。
在苗旅,有这样的酒礼,一是“喝换杯酒礼”,一是 “揪耳朵换酒礼”,都是为交流情感。喝换杯酒是客人从座席上站起,右手拿的酒 向右边递送用左手接邻席递过的酒,大家成一圈、酒杯也相互连着,然后一声 “喝”,一起将左手接过的酒一饮而尽。下一轮,就是用左手递酒杯,用右手喝,很 有气氛,也很有情趣。
揪耳朵喝酒则更有特色,一般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站起后, 各自用左手揪住对方的耳朵,把用右手端的酒递给对方喝,喝干后,相互喂一块肉
给对方,然后落座。在新婚的盛宴上,新郎、新娘也要喝一种“交臂酒”,就是把手 臂穿叉相拢,形成一个环,然后同时喝进。
表示同心同情,至死不渝。总之,喝酒的 礼仪很多,在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惯、规矩。无论哪种形式,目的是为了亲 密关系,增进友谊,融洽气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e89.com/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