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映日月 壶内显春秋 谈笑天下事 更尽黔宗酒 黔宗酒一款与茅台国酒同宗同源的美酒却首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同地域、同资源、同工艺,加上独用了《茅酒制曲秘方》,黔宗酒虽被媒体追捧为与茅台酒同档次、同级别的酱香白酒,却另有其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近黔宗酒,去品味和了解这个茅台镇里的百年老字号吧!
金貂取酒的同源典故
不识金貂重 相如酒渴对文君 脱貂贳醑 裘貂醉 解金貂 貂裘换酒 贳貂裘 醉当貂裘 金貂不抵银瓶贵 金貂取酒 金貂换 金貂换酒
金龟换酒是谁的典故?
释义 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出处 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贺知章,唐越州会稽人,晚年由京回乡,居会稽鉴湖,自号四明狂客,人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咏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态可掬。与张旭、包融、张若虚称“吴中四士”,都是嗜酒如命的人。在贺知章50多年的官宦生活和他几十年的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他赏识了李白。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唐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深情难舍。 作《送贺宾客归越》诗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愿望。不幸,贺知章回到家乡不到一年,便仙逝道山。对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序曰:“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其一:“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其二:“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可见“金龟换酒”一事,给李白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挚情。在《重忆》一首诗中,他还念着贺知章:“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后来的人对这两位诗仙、酒仙的相知十分羡慕,十分赞赏。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解说】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属浙江)人。唐代著名诗人,曾前后官至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太子宾客等。性放旷,善谈笑,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嗜酒,工诗文。史载其“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旧唐书》卷190中、《新唐书》卷196有传。后人以“金龟换酒”为倾心结交之佳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e89.com/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