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酒,酱香型大曲酒,产于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以优质糯高梁为主料,以小麦为制曲原料,酿制工艺在酱香茅型酒的工艺基础上融入了自身风格,其特点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蒸馏、伏天制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七次蒸馏、七次取酒,生产大周期为一年,陈酿期达三年以上,再经过勾兑而成。
习酒其具有色泽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绵软,空杯留香持久,低而不淡,香而不艳的独特风格。
据史料和出土的文物赤水河流域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史记》记载在汉武帝于此饮酒并盛赞“甘美之”。清朝人陈照晋饮了习水县产的酒后,留下了“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拘浆知何物,睐得唐蒙习部来”的诗句。
发展历程
1952年,仁怀县工业局为发展酿酒业,购买黄金坪当地百姓的房屋,招募工人,创办“贵州省仁怀县郎酒厂”。
1956年,仁怀县工业局抽调茅台酒厂副厂长邹定谦主持生产,采用茅台酒生产工艺生产酱香型白酒,产品命名为“郎酒”,俗称“贵州回沙郎酒”。
1959年,因粮食紧张,缺乏酿酒原料,酒厂遂停产。邹定谦调任茅台机械厂厂长,工人亦随之解散。
1962年,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派曾前德、蔡世昌、肖明清三人利用废弃的厂房恢复生产,厂名为“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也称“黄金坪酒厂”。生产小曲白酒,曾前德为负责人。
1965年,贵州省对仁、习、赤三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划归习水县,更名“习水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
1966年成功研制出浓香型大曲酒“习水曲(粬)酒”。
1967年10月,“习水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正式移交给习水县糖业烟酒公司经营,企业更名为“中国糖业烟酒公司贵州省习水县公司红卫粬酒厂”(地方国营),简称“习水县红卫粬酒厂”。
1971年“红卫大麯”更名为“习水大麯”。
1976年,红卫酒厂按固态大曲法生产工艺成功试制酱香型大曲酒,恢复酱香白酒生产。
1977年10月,习水县红卫粬酒厂由贵州省商业厅糖酒公司接管,命名为“贵州省习水酒厂”,启动一期技改建设,主要修建厂房、包装车间、职工食堂和办公设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白酒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e89.com/6837.html